朱歧祥:口非口——谈汉字形近部件的区隔
朱歧祥教授,台湾大学中文学士、硕士,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。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教授退休,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讲座教授。研究领域为古文字学、中国近代学术。著作有:《古文字入门》《小屯南地甲骨选读》《殷虚文字丙编选读》《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读本》《亦古亦今之学—古文字与近代学术论稿》《释古疑今—甲骨文、金文、陶文、简文存疑论丛》《甲骨文词谱》五册、《朱歧祥学术文存》《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论稿》《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校释》《图形与文字—殷金文研究》《甲骨文字学》《甲骨文读本》《甲骨文研究—中国古文字与文化论稿》《周原甲骨研究》《王国维学术研究》《甲骨学论丛》《殷墟卜辞句法论稿—对贞卜辞句型变异研究》《甲骨四堂文论文选集》《殷墟甲骨文字通释稿》《中山国史彝铭考》等20余种。
上古汉字的发生和书写,为了避免形近混淆,在漫长的约定过程中会主观的增省或调整笔画,作为形近文字之间的区隔。这些增省笔画不能以具体实意的角度理解。本次报告以“口”符为例,列举从“口”偏旁的古文字至少涵盖12种不同意义和功能。因此,考释文字需要考虑“由句而词,由词而字”大包围的方法,掌握待考字的文例和语境,不宜单纯的先直接进行部件分析。
相关预告推荐
-
1
性格与历史
时 间:2019-10-21 19:00:00
-
2
斯文·贝克特:全球视角下的资本主义研究——资本帝国
时 间:2023-10-20 16:00:00
-
3
殖民主义的四种模式及其知识社会学意涵
时 间:2023-11-01 12:00:00
-
4
何为文学批评?——从德国文学批评的酷评传统说起
时 间:2024-11-21 19:00:00
-
5
嘎仙洞石刻祝文所见北魏王权的多元性 ——关于天子、皇帝、可汗与太平真君
时 间:2023-10-20 15:00:00
-
6
歌唱《礼赞母亲》(Vande Mataram)
时 间:2024-11-29 10:00:00
-
7
杨简茹:一段不能忘却的视觉文化史
时 间:2024-12-05 14:00:00
-
8
北大文研讲座307:池丽梅:福州刻两种宋版大藏经关系探秘
时 间:2023-11-01 14:00:00
-
9
圆桌座谈:文学研究如何重返“历史现场”
时 间:2023-11-03 15:00:00
-
10
才斋讲堂系列学术报告第257讲:分身:作为技术文本的神话叙事与戏曲电影
时 间:2023-11-09 19:00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