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座预告 讲座视频

【人文讲座】(第449讲):《安德烈·谢尼埃》:一部真实主义歌剧

主讲人

徐枫


开始时间:
2025-06-05 19:00:00
结束时间:
地点:
民主楼
语言:
其他
系列:
主办单位:
默认学校 / 默认学院
内容分类:
分类标签:
文学艺术
点击量:187 收藏

主讲人介绍

徐枫


讲座内容介绍

《安德烈·谢尼埃》:一部真实主义歌剧

Andrea Chénier, a verismo opera

 

主讲人

徐枫 教授

中央戏剧学院教授、博导、电影史论研究者,参与撰写了《东方视野中的世界电影》《中国电影:描述与阐释》《中国独立电影访谈录》等多部专著及众多学术论文。他的专著《新电影的时间旅行——徐枫电影对话录》《文本·作者·历史——电影个案研究方法》将于今年出版。

徐枫教授还是一位制片人与影展策展人。自1999年起,他在中国与法国统筹和组织了20多个影展。他监制与策划的重要影片有万玛才日《寻找智美更登》《雪豹》、松太加《太阳总在左边》、徐浩峰《师父》《刀背藏身》、竹原青《星溪的三次奇遇》、刁奕男《南方车站的聚会》;他联合制作了法国导演杰罗姆·巴利(Gérome Barry)的歌舞片《约会摇摆舞》(Swing Rendez-vous)。

 

真实主义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在意大利兴起的文学艺术运动,受到英国、法国和俄国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影响,强调实证主义地描绘现实,实则带有“真理”的维度,试图把外部真实和内在的精神真实统一起来,发现真实中的诗。19世纪末20世纪初,以真实主义思潮为基础,产生了真实主义歌剧,代表人物为作曲家普契尼(Giacomo Puccini

)、马斯卡尼(Pietro Mascagni)、焦尔达诺(Umberto Giordano)、和剧作家伊利卡(Luigi Illica

)等。这些作品使歌剧与现实生活,尤其是下层人生活的距离空前接近,也对歌剧的音乐形式产生了影响。而不同作者对“真实”理解的差异,造就了真实主义歌剧的多样性。翁贝托•焦尔达诺(Umberto Giordano1867-1948)的《安德烈·谢尼埃》(Andrea Chénier),取材于法国18世纪诗人安德烈·谢尼埃(André Chénier)真实事迹,表现了追求自由、平等、博爱的人物在法国大革命中陷入的悖论处境、悲剧命运和最终的升华,成为经久不衰的真实主义歌剧杰作。

徐枫教授将从真实主义-新现实主义的艺术传承着眼,探讨真实主义歌剧从音乐-脚本创作到当代舞台演绎的艺术探索,通过四个当代版本,分析“新古典-写实主义”歌剧制作的舞台呈现和场面调度方法。讲座以2015年英国皇家歌剧院版为主要依托,对《安德烈·谢尼埃》进行两个层面的融合式读解:其一,真正的歌剧文本是音乐-脚本共同构成的织体,在四幕剧中完成两类人物(自我实现型/蜕变型)的塑造,并形成沙堡中的革命、寻觅、觉醒、爱的复杂轨迹。其二,对戴维·麦克维卡(Sir David McVicar)导演、安东尼奥·帕帕诺(Sir Antonio Pappano)指挥、尤纳斯·考夫曼(Jonas Kaufmann)主演的版本进行细读,探讨下述四个问题:1.如何将“环境与人的关系”这一真实主义-新现实主义艺术的精髓富有表现力地展现于舞台;2.场面调度如何成为刻画歌剧人物、揭示并推动歌剧戏剧性的语言;3.同属于新古典-写实主义风格歌剧制作,不同的历史观、政治观和艺术观如何赋予同一歌剧作品不同的表意和风格。4.布莱希特的“陌生化效果”,如何在不同制作中,对真实主义歌剧以及新古典-写实主义风格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。

 

20256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