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座预告 讲座视频

博雅人文讲堂:中国艺术的永恒感

主讲人

朱良志

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


开始时间:
2021-09-16 18:40:00
结束时间:
地点:
哲学楼101
语言:
其他
系列:
博雅人文讲堂
主办单位:
人文学部 / 哲学系(宗教学系)
内容分类:
分类标签:
艺术
点击量:1922 收藏

主讲人介绍

朱良志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

朱良志,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,哲学系教授,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。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与艺术关系的研究,出版《南画十六观》《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》《中国美学十五讲》《真水无香》等著作。


讲座内容介绍

唐宋以来中国艺术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,更关心人生命存在的思考,艺术中有太多关于永恒的纠结。诗、书、画、乐等,在某种程度上说,就是关于永恒的作业。即使是微小盆景,或者是方寸印章,似乎也在诉说着不“坏”的念想。

什么是永恒?它当然与时间有关,一般理解的永恒,大体有三个方面:一是肉体生命的延长,二是功名永续的念想,三是归于终极的法则。

然而,唐宋以来艺术中追求的永恒,根本特点是超越时间,艺术家追求的永恒感在“四时之外”,是关乎生命存在的价值问题:目对脆弱易变的人生,到艺术中寻找底定力量;身处污秽生存环境,欲在艺术中觅得清净之所;为喧嚣世相包围,欲到艺术中营建一块宁静天地,等等。

本讲座从五个方面谈这个问题:(一)永恒在生生;(二)不生即长生;(三)天趣即不朽;(四)一朝风月下;(五)茶熟香温时。